
取消
清空记录
历史记录
清空记录
历史记录


微流控(Microfluidics)是利用微管道处理或操纵流体的微反应或微混合系统,其中反应或混合的微管道尺寸一般在微米级别。微流控早可以追溯到采用光刻技术在硅片上制作的气相色谱仪,而后又发展为微流控毛细管电泳仪和微反应器等。借助微尺度环境下具有独特的流体性质(层流和液滴),微流控可以实现一系列常规方法所难以完成的微加工和微操作。
对制剂领域中的新型给药系统尤其是基于磷脂辅料的微粒给药系统(如乳剂、脂质体等)的制备方法而言,微流控技术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方向。当两相不互溶的液体(油和水)在微通道中流动时,在液/液界面张力和剪切力的作用下,其中一相流体会形成高度均一的间断流,即分散相液滴,存在于连续相中。在乳剂制备的方法中,如果说基于高剪切和均质的方法是自上而下(粒径逐渐减小)的,那么微流控则是自下而上(直接形成预期粒径)的方法。对于乳剂来说,常规的油水并相工艺,可以通过微流控技术直接升级为油水混合一步形成终乳剂成品。
乙醇注入法是目前脂质体工业化生产相对成熟的制备工艺之一,但其也受限于不能制备较高磷脂浓度的样品、需要较快的注入速度和搅拌速度、粒度分布范围较广、放大工艺过程非线性等。微流控技术的出现可以说为乙醇注入法提供了升级进化的捷径,通过设计合适的混合微管道,精确控制不同相液体的流速,可以实现脂质体的纳米级窄粒度分布范围,在中试放大和大批量制备方面的潜力更是令人振奋。
微流控技术的**在于“极高效混合”+“精确控制”,生物医药领域的商业化仪器设备如PRECISION NANOSYSTEMS的NanoAssemblr,专注产业化的Ehrfeld(埃纷德)和Micro4(IMM)的设计产品,也在近几年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。虽然药品研发人员**是在**微反应/混合模块的基础上作个性化的订制和尝试,但相信会有更多的设备厂商加入微流控**制造领域,为新药/仿制药的制剂研发提供更多的选择。
参考文献:
百度百科“微流控技术”;
Staggered herringbone micromixer stroock et al.,Science 2002
